内容本质的三个问题

重读老道消息的《写微信公众号的都是下九流》,和《媒体从本质上是讲是一个皮肉生意》两篇大作。信息量很大,收获很多,今天先说内容的本质。

内容的本质,在《写微信公众号的都是下九流》一文里,老编辑作了明确的判断,即「文艺的本质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」。我们创作内容的目的,从本质上讲是激发人的自我意识,即让读者或者内容的受众意识到自我,问自己「我是谁?」这个问题,并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。

这个判断引发了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。

一、此判断的隐含条件,或者说预设情况,是大多数人,在一般情况下,没有自我意识,或者自我意识处于休眠状态。仔细想一下,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。就我观察自己,以及周围的很多人,一般情况下都是依照本能、惯例行事。到点了穿衣起床,到办公室门前掏钥匙开门,无聊了掏手机刷几篇文章。这么说绝没有贬低的意思,因为这就是效率高能耗少的运作方式,是经自然选择后的生物行为。自我意识唤醒后,通常是暴烈的,就像杀手的刀,出鞘后必须见血,不见血不收刀。

二、唤醒自我意识后的表现。文章里说,唤醒自我意识后,不外乎两种表现:反抗和消费。前者多为男性,后者多为女性。同样绝没有贬低的意思,性别在这里只是类比隐喻。此两者也就是第一点中所说的刀出鞘后须见的「血」。想一想其实也很好理解。无论反抗和消费,都是一种彰显自己主人身份的行为。无论是「唤起农工千千万」,还是「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」,都是通过超越常规的方式,来呼应觉醒的自我意识。

三、被激活的自我意识,并非等同于自我意志。一个人可以有多重自我意识。通过巧妙的内容构造,引导,可以唤醒不同的自我意识。从这个意义上,自我意识是可以被塑造的。虽然不能说文艺作品(内容)是唯一的塑造剪刀,但其也一定是一把很重要的剪刀。这就是为什么舆论和文艺座谈会如此重要的原因,也是顶级的广告文案工资高的原因,而且还是公众平台上的10万+爆款文章构造的内在逻辑。

评论

© 记录者NET | Powered by LOFTER